首页

踩踏品丝论足

时间:2025-05-28 08:45:11 作者:全国麦收进度已超两成 大马力农机+高标准农田跑出夏收新速度 浏览量:27576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25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发布会及系列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4月25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发布会及系列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当日正式发布上线。

  记者从会上获悉,“学术世界”以传播中国学术精品、服务中国知识创新为宗旨,融学术资源、学术交流、学术传播、学术创新于一体,集公益性、开放性、全链条、数智化于一身,目前已建成全国首个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哲社主文献”平台集萃收录2万余篇(一期)哲学社会科学主流、经典、必读文献,重点在“精”——为学者们高效研读学术精品和知识精加工提供“一站式”入口;“哲社预印本”平台以“学者共创、开放共享”为理念,特色在“快”——为平台、期刊、作者三方协同搭建桥梁,提供成果审核、预印发布、开放评阅、荐稿选稿、复印转载、全媒体传播等全流程、全链条服务。两个平台将与在建的其他子平台有效集成,共创“学术世界”,构筑开放包容的学术共同体。

  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以及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大学联盟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代表先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作主题为“搭建学术世界  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主旨报告。

4月25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正式发布上线。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会上还举行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学术月刊》等国内知名期刊代表加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签约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学术期刊发展研讨会同日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发布评价研究成果显示,共有570种学术期刊、127家高等院校、12家社科院(联)等入选《202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749种学术期刊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3年版)》。(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综合施策确保工业平稳运转

广州9月24日电 (郭军 黎舒婷 陈凌豪)广州南沙海事处近日在南沙港区查获一起危险品谎报瞒报行为,这是近一个月内广州海事部门连续破获的第四起谎报瞒报案件,严厉打击了瞒报谎报违法行为,有效消除船舶运输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港口和船舶安全。

杭州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886名运动员包括36名奥运冠军

据介绍,今届创投周将从11月28日持续至12月2日,以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2024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下称:大牌)为契机,汇聚十四个行业赛的428家企业将通过线下路演的方式进行对决。其间,还将组织广州创投周科技成果展,“湾创技转荟”成果需求三方对接系列活动,“走进大院大所”系列活动等,集聚领先技术、创新产品、优质企业、卓越人才、金融资本,促进创新创业创投资源的汇聚和转化。

被控受贿8891万余元 上海市国资委原主任白廷辉受审

市场的强大,不仅体现在规模上,也体现在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等方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相关部门正研究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加快推动社会信用建设法出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强化政府制定标准管理……一系列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规则正在加快建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市场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流动、深度融合 港澳居民“北上”加速

2.大兴安岭林业集团(10个林业局、7个保护区):漠河、图强、阿木尔、呼中、松岭、加格达奇、十八站、韩家园、塔河、新林林业局,多布库尔、绰纳河、双河、南瓮河、北极村、呼中、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所辖区域。

福建省百花文艺奖获奖作品展演亮相国庆假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学在直接生产上的应用本身就成为对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和推动作用的着眼点。新质生产力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革命性提升。这种提升是整体性的、根本性的,创新是其中的决定力量。伴随着科技创新,越来越多现代生产工具逐渐代替传统的生产工具,这是体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新材料不断应用、新产业不断出现,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巨大空间,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